发布日期:2023-09-23 11:11:33

鍪读音是什么鍪móu读音解析:权威专家详解

本文目录

  1. 缪的同音字?
  2. “金”字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?
  3. 一个矛一个反文一个金是什么字?
  4. “金”字旁和“水”字旁组成的字分别有哪些?
  5. 圆底锅的历史?

缪的同音字?

一、缪是多音字,拼音分别为 [ miù ] [ móu ] [ liáo ] [ miào ] [ mù ] 

其中缪 [miào]为姓

同音字是:妙,庙,庿,廟,繆,竗,玅

二、缪其它读音同音字

1、缪[miù]:繆,謬,谬

2、缪 [móu]:牟,麰,侔,敄,蛑,恈

劺,谋,桙,謀,繆,眸,鴾,鞪,踎

鍪,堥

3、缪 [liáo]:疗,寥,嘹,寮 嫽,僚,嶚,廫,尞,屪,憭,撩,暸,嶛,嵺,憀,摎,樛,漻,敹,爎,藔,潦,橑,璙,燎,獠,聊,爒,蟧,蟟,髎,飉,辽,豂,簝,窌,賿,竂,鹩,鷯,缭,繚,遼,膫

4、缪 [mù];牟,暮,木,慕,沐,幕,墓,幙,慔,暯,钼,目,樢,蚞,坶,霂,苜,牧,雮,炑,艒,毣,鞪,狇,㡔,莫,縸,楘,朷,凩,仫,睦,穆 鉬,莯

“金”字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?

鑫,鍪,崟,銮1、读音xīn释义,旧时商店字号、人名用字,取其金多兴旺之意 2、读音móu释义,(1) 古代炊器,青铜制,圆底敛口,反唇。流行于汉代 [pot](2) 古代武士戴的头盔 [helmet]。

3、读音yín释义,高耸,高峻 组词,崟岌(高险的山);崟岑(高耸);崟崎(高峻奇特)文字4、读音luán释义,1.一种铃铛:~铃。

2.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,故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组词,銮仪(帝王的车驾及仪仗)。

銮驾。

随銮。

迎銮。

一个矛一个反文一个金是什么字?

拼 音

móu

部 首 金

鍪móu ㄇㄡˊ〔兜~〕1.古代打仗时戴的盔。2. 古代的一种炊具,作用相当于锅。 青铜制或铁制。侈口束颈,口有唇缘,鼓腹圆底。流行于战国并沿用至汉代早期。古代士兵带的胄与鍪相似,因此叫做“兜鍪”。

(一)、 古代炊器,青铜制,圆底敛口,反唇。流行于汉代 [pot]

鍪,釜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(二)、 古代武士戴的头盔 [helmet]。如:兜鍪(古代打仗时戴的头盔);鍪甲(盔甲)

“金”字旁和“水”字旁组成的字分别有哪些?

1,金字旁的字有:8笔画 金jīn,10笔画 釜fǔ,13笔画 鉴jiàn,14笔画 銮luán,銎qiōng,銐chì,銞jūn,鈭zī,15笔画 鋬pàn,鋈wù,鋆yún,鋫lí,銴shì,鋚tiáo,銺zàng,16笔画 錾zàn,鋻jiān,錖dú,錅lí,錃pī,錱zhēn,17笔画 鍪móu,鍙hù,鍳jiàn,鍫qiāo,鍌xiǎn,2,水字旁的字有:4笔画水shuǐ,5笔画氹dàng,永yǒng,氷bīng,氶zhěng,氺shuǐ,6笔画汆cuān,氽tǔn,氼nì,7笔画汞gǒng,求qiú,汖pìn,8笔画沓dá,tà,tɑ,沊dàn,汬jǐng,沀xù,沝zhuǐ,9笔画泵bèng,泉quán,泶xué,泴guàn,沗hóng,沯zá,10笔画浆jiāng,洯qiè,泰tài,洜luò,12笔画淼miǎo,淾yǐn,13笔画湬qiū,14笔画荥xíng,

圆底锅的历史?

 火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,也是人类饮食史上的巨大变革。锅,这种最基本的烹食炊具永远也离不开火的相助,火与锅一起穿越了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时空不断地演变直到今天。三国时,谯周的《古史考》中有“黄帝作釜(fǔ)甑(zèng)”的记述,其中的“釜、甑”即是古代不同“锅”的称谓,除此之外还有鼎、镬、甑等许多名称。原始部落时期的石烹阶段是人类熟食的开始,进入陶烹阶段,标志着人类的饮食逐渐步入成熟。“陶釜”可以看做是人类饮食历史上最早的锅,人类利用“陶釜”烹煮食物,做成一锅烩,也叫做“羹”,来满足口腹之欲。正是由于“陶釜”的出现,人类进入了烹饪时代。鼎,是古代极为重要的炊具,它是古人用来煮肉或盛肉的食器。新石器时代的鼎均为圆形陶质,是用黏土烧制成的,一般称为“陶鼎”。

  自殷周以后,鼎大多为青铜铸造,由于体积庞大且沉重的青铜鼎挪动时非常不便,所以只能放置在相对固定的地点。至西周时期,冶铜和冶铁的技术得到发展,铜釜与铁釜也相继出现,从前的鼎逐渐演变成为祭神祀天的礼器并成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。战国以后青铜质地的炊器越来越少,鼎的体积逐渐变釜变成铁釜铁锅。秦汉时期,有一种带有三足的“锅”被称做“铛” (音chēng),形状似鼎。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《阿房宫赋》中有“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”的描述;下面无足的“锅”被称为“镬”(huò);边浅底平的“锅”叫做“鍪”(音móu),《广雅》中有“鍪,釜也”之记载。直到隋唐时期'铁锅的式样才基本定型:圆心浅腹、薄壁、球面、有耳,这种造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作为烹饪器具的功能。锅口圆边,搁放时比较平稳;敞口大,则便于投料、出锅;锅底呈球面,在加热时可以加大受热面积且受热均匀,既充分利用火力,也便于翻炒;浅腹,便于观察;锅壁薄,传热迅速,提高加热效率且节省燃料;有耳,易于把握提放。

  此后的一千多年,铁锅一直保持着这种基本的造型式样。凭借着这些优势,才演变成至今我们不能丢弃的锅的造型。三国时期,出现了一种被称为“五熟釜”的锅,其锅内分为五个格,是一种可以同时烹煮各种不同食物的锅,属于火锅一类的炊具,其功能与现在的“鸳鸯锅”无异。南北朝时期,“铜鼎”成了最普遍的烹煮锅具,也就是如今人们常见的火锅。唐代时,人们把火锅称为“暖锅”。从元明清时期直到现在,火锅在造型上的变化基本不大。至近现代,新型的锅具采用耐高温的透明玻璃作锅盖,烹煮的时候可以观察食物的翻滚。可以说古代的铜锅、铁锅、砂锅等锅具与近现代的锅具使用方式基本相似,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,新型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炊具不断翻新花样。然而古代流传至今的铜质火锅与陶制砂锅,直到现在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,只是在锅体的制作工艺上更为精致。现在最普遍的也最广泛的锅为“不锈钢锅”,也就是俗称的“白铁锅”。

  • 鍪读音是什么鍪móu读音解析:权威专家详解已关闭评论
  • A+
所属分类:解读回应